新闻动态

中欧班列历年累计开行突破11万列  发送货值超4500亿美元

发布日期:2025-06-26 09:01    点击次数:147

  大众网记者 刘宇昕 青岛报道

  2025年6月10日8时32分,随着75052次中欧班列从青岛胶州站开出,中欧班列历年累计开行突破11万列,发送货值超4500亿美元,保持安全稳定畅通运行,中欧班列高质量发展取得新成效。

  记者了解到,本次中欧班列载有110个标准箱液晶显示器、电冰箱等家用电器,货值近2000万元,从青岛中铁集装箱胶州中心站出发,将经二连浩特口岸出境,预计17天后抵达欧洲。

  国铁济南局胶州站站长姜波介绍,此次发车的胶州站日均开行国际班列1.5列,传统方式是将班列通过调车机取送至胶州站内,从站内组织发车,“现在胶州站在保证安全的前提下,大胆创新,通过改造提升集装箱中心站的铁路设备,具备集装箱中心站直接开行中欧班列的条件,由集装箱中心站直接发车。”

  姜波告诉记者,同时针对中欧班列开行密度不均衡的情况,胶州站联手集装箱中心站和相关物流部门,根据上级计划安排,提前按周精准制定发车计划,优先保障中欧班列运输,最大限度排除设备维护对中欧班列的干扰,让班列随到、随装、随发。这一系列措施让车站的车辆周转效率提升了10%,铁路整体作业效率提升了25%,中欧班列月均开行稳定在50列左右,赢得了市场广泛赞誉。

  据悉,随着通道网络逐步完善,中欧班列服务范围基本覆盖亚欧全境。目前,中国境内已有128个城市开通了中欧班列,通达欧洲26个国家229个城市以及11个亚洲国家超过100个城市。

  口岸通过能力不断扩容。先后实施了阿拉山口、霍尔果斯、二连浩特、满洲里、绥芬河五大口岸站及后方通道的扩能改造工程,新建投用了同江北口岸,极大提升了口岸通过能力。目前,六大口岸单日交接车能力达到184列,为中欧班列扩大开行提供了有力支撑。国际多式联运通道格局初步构建。

  海铁联运方面,在西方拓展了经波罗的海、里海、黑海的国际海铁联运新径路,在东方实现了与西部陆海新通道、长江黄金水道、沿海港口无缝衔接,构建了联通东亚、东南亚与欧洲的海铁联运新通道,以大连、天津、青岛、连云港等沿海港口为起点的图定中欧班列线路已达28条。公铁联运方面,相继开行中吉乌等公铁联运班列,有效缓解了阿拉山口、霍尔果斯等铁路口岸的通行压力。

  服务能力提质升级,中欧班列整体竞争力不断增强。开行全程时刻表中欧班列。创新开行了境内外全程时刻表中欧班列,目前每周稳定开行17列,全程运行时间较普通班列平均压缩30%以上,平均每柜货值较普通中欧班列提升41%。

  产品体系更加多元化。在传统大宗物资、日用百货等班列基础上,适应特色货物运输需求,提供针对性强的供应链物流方案,开行国际运邮、跨境电商、食品冷链、商品汽车等特色班列,满足了沿线国家企业多元化、个性化、精细化的市场需求。

  货物品类日益丰富。中欧班列运送的货物品类已经拓展到53个门类、5万多种商品,汽车汽配、机械设备、电子电气等高附加值货物已成为中欧班列出口的主要货源,2024年这三类货源占比已超过60%。成功解决了新能源汽车和消费型锂电池铁路运输安全难题,让新能源汽车、锂离子电池产品和光伏产品中国制造“新三样”搭乘中欧班列走向世界。

  扩大了亚欧经贸往来。中欧班列为沿线国家提供了更加便捷的贸易条件,中国的消费类电子产品、家电、日用小商品等 “中国制造”,以更快速度、更优价格到达欧洲,西班牙红酒、荷兰奶酪、波兰苹果、泰国榴莲、老挝香蕉等亚洲、欧洲国家的特色产品走进了中国百姓的日常生活,为亚欧国家贸易往来开辟广阔的市场空间。

  一系列措施让客户体验不断提升。国铁集团在境外17个国家建立了131个集装箱还箱堆场,覆盖了绝大部分中欧班列境外节点城市,方便客户用箱还箱。成立中欧班列客服中心,上线中欧班列门户网站,构建需求提报、合同签订、提箱还箱、报关报检等“一站式”综合服务平台,为全球客户提供全程保险、货物信息追踪、电子施封锁、物联网集装箱等特色服务,满足客户多样化需求。

  国铁集团货运部负责人介绍,国铁集团坚持共商共建共享原则,强化国内国际协调合作,加快构建中欧班列高效运输体系、多元通道体系、创新发展体系、安全保障体系,持续推动中欧班列朝着更高质量、更好效益、更加安全方向发展,助推我国高水平对外开放、保障国际供应链稳定畅通注入了新动能。